查看: 2130|回复: 1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考点资料分享—收藏学习

[复制链接]
<
admin 发表于 2024-8-8 1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子版: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自考西方文论选读——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详解.docx」,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https://pan.quark.cn/s/283b4d682a87

  1. 莱辛的诗画界限论

  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2.三一律

  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

  “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1739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用“理性类比”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力;感性敏锐性,即洞察差别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力。“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4.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5.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6.巴尔特的代码理论

  巴尔特在其《S/Z》中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时提出了关于代码的理论,用S和Z分别代表书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认为这篇小说具有自足结构和能指性质,小说中的人物、读者和作者都不过是各种代码,并不具有实体性。他主要探讨词汇组合所包含的意义,用五种代码分析文本的能指,释义代码、寓意代码、选择代码、象征代码和文化代码。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题二

  7.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8.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

  象征主义的最大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暧昧性去揭示它们所暗示的事物现象的内在性。象征主义的目的在于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把主客观两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是波德莱尔的“普遍相似性”的思想;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象征;语言成为象征主义的中心;象征主义还要求诗歌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9.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和酒神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10.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除了作家,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是同环境联系的,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方式。

  1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12.柏格森的滑稽论

  法国“非理性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在1900年出版的《笑》中收入了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他的滑稽论包括形式的滑稽、姿态和动作的滑稽、情景的滑稽、语言的滑稽和性格的滑稽等方面的内容。

  13.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阿多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是最独特的人,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主要有三方面:1.反艺术;2.文化工业;3.音乐社会学。

  14.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除了作家,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是同环境联系的,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方式。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简答题一

  A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著有《诗学》、《修辞学》等多部文艺论著。《诗学》一开始就讲:“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柏拉图不同。他认为感性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模仿现实的艺术也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所谓模仿,同传统说法也不同,传统说法只回答了艺术模仿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艺术如何模仿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亚里士多德解决了,它体现在“艺术即形式”命题中。在他看来,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能动的创造。

  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艺术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而且还认为艺术能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根据这一思想,他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之所以要想像,要虚构,要表达理想,就是因为它是艺术。艺术要模仿自然,但并不等于自然;艺术是一种创造,但又不能脱离自然。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自然”的全部涵义。

  2.简述维柯的美学思想。

  维柯是历史哲学的创始人,“美学科学的发现者”。他发现,精神哲学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根源,但这种精神哲学不应该是形而上学,而应该是美学;把人类的认知创造原则引入美学,从而把它变为行动的美学,创造的美学;他还发现由于美的现象的普遍性,美学同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具有相关性,从而扩大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把它从囿于哲学一隅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1.诗的发生学。诗不是起源于理智,而是起源于感官。2.想象的功能。想象的主要功能是比喻;还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形式上,还体现在诗性任务性格上。3.想象和理性的对立。维柯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

  3.简述柏格森的滑稽论。

  柏格森是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1900年出版的《笑》,其中收入了他论滑稽的意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形态、体态、姿势、情景、行动和语言等方面论述滑稽的表现,最后论述了滑稽的性格。首先是形式的滑稽;其次是姿态和动作的滑稽;再次是情景的滑稽;第四是语言的滑稽;最后是性格的滑稽。

  4.简述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

  萨特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存在主义,而人是存在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他一反传统上“本质先于存在”的说法,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把人即主体性作为一切的前提。

  萨特的文学作品,是他这种人道主义哲学的感性表现;他的美学思想则是这种人道主义这些的理性表现,他把自由看作一切写作活动的题材。萨特认为人们之所以当作家,并不是由于要表达某些东西,而是决定要以某种方式去表达它们。

  萨特美学思想的特征主要是:

  其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二,文学作品是写作和阅读、创作和欣赏的统一;其三,想像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B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简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虽说是古典学问的再生,但它是从中古世纪的遗产起步的,而且经历了一个逐步发的过程。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开始的,但丁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河,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早阶段。

  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恩格斯曾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只是一个贵族运动,它并没有普及到人民大众之中;文艺复兴还只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它虽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然而仅仅是初步的,还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

  2.简述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

  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就是以天赋能力为出发点的,表现为下列方面。

  其一,美是形式,是和谐的形式,或形式的和谐。

  其二,丑是无形式的物质,它同美是对立的。

  其三,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有共同的基础。(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夏夫兹伯里背离了大不列颠的唯物主义传统,最后导致同经验论感觉论的对立,但他的影响从孟德斯鸠到尼采是巨大的,他开辟了英国美学的新时代。

高教自考西方文论选读部分简答题二

  C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简述贺拉斯的《诗艺》。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初期著名的抒情诗人和讽刺诗人,在文论上的著作是《诗艺》,只是一些经验之谈,但成为古典主义的经典,对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艺》中把“艺”即写诗的技巧放在首要地位;模仿希腊古典成了贯穿《诗艺》的一条重要原则;具体介绍如何模仿。贺拉斯提倡模仿,但也不反对创新。但既要模仿,又要创新,表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倾向。论述天才和技巧问题;论述艺术的功用即教益或快乐的问题。贺拉斯《诗艺》的总体评价。

  2.简述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

  左拉是自然主义创作和理论的真正代表,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有:

  首先,自然主义是19世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

  其次,自然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第三,自然主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

  第四,自然主义要求艺术的社会道德目的。 (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3.简述别林斯基的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是在19世纪40—60年代产生和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别林斯基。他的文学评论论述了几乎所有文学理论的命题,他尽量把人们的视线导向革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他的美学是运动的美学,战斗的美学。

  1.文学的民族性。别林斯基特别关注文学的民族性问题。他认为文学的民族性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标记,包括民族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理解、情操、宗教、语言等,还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还区分了民族和人民两个概念,民族的外延更广,人民的内涵更深。

  2.文学的形象性。别林斯基指出,用言辞、声响、线条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生活的理念描写出来,再现出来:这便是艺术的惟一而永恒的课题。他还把艺术和科学进行了比较。

  3.文学的典型性。别林斯基把典型性提得很高,认为典型性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性就没有创作。只有是通过对立物的调和才能塑造典型。他的这种把典型看成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理论,影响颇为深远……

  4.简述雅可布森的语言学诗学。

  雅可布森由于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和贡献,被人称为“捷克结构主义之父”。雅可布森把诗学看作语言学的一部分,他提出的基本问题是:“话语何以能成为艺术作品?”这就要研究诗歌的语言结构、功能同其他语言结构、功能相异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雅可布森首先考察了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功能的构成因素,他认为,任何交际都是由说话者所引起的信息构成的,但要通过说话者与受话者的接触。接触不一定要面对面,可以通过代码,代码可以是言语,可以是书写,可以是数字,或者是音响构成物或其他形式。另外还必须有语境,语境能使信息具有意义。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同六个因素相对应的六种功能是:说话者:表情功能;受话者:意动功能;语境:指称功能;接触:交际功能;代码:元语言功能;信息:美学功能。

  雅可布森还根据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研究了诗学中两种基本的修辞手法:隐喻和转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
admin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文论选读》是一门重要的文学理论课程,涵盖了众多西方文论家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简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 1. 莱辛的诗画界限论
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 **存在形式**: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比画广,适宜于表现美、丑、怪、悲、喜、滑稽等,画则主要表现美。
2. **模仿的媒介**:诗用人为的符号(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
3. **模仿的对象**: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
4. **追求的效果**:诗求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美,注重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

### 2. 三一律
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其来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卡斯特尔维屈罗,他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

### 3. 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
鲍姆加登提出“理性类比”并肯定了感性的东西。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感性敏锐性、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以及特殊感觉力。“理性类比”将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向了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 4. 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情境、情节、情致等概念。在他的理论中,这些元素对于实现艺术美的理想尤为重要。

### 5. 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日神代表生命个体的肯定和梦的形象世界,而酒神则代表生命本原的肯定和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 6. 巴尔特的代码理论
巴尔特在《S/Z》中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时提出了代码的理论,用五种代码(释义代码、寓意代码、选择代码、象征代码和文化代码)分析文本的能指和意义结构。

### 7.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这一唯物主义命题,解释了任何事物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人们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这一命题恢复了现实的权利,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

### 8. 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
象征主义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暧昧性揭示事物内在性,强调主观变形以构成作品。象征主义还要求诗歌具有音乐性和绘画性。

### 9. 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穆卡洛夫斯基提出多功能艺术主体论,认为艺术品的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这意味着艺术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与环境联系的强调主体与环境的对话。

### 10.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提出崇高的五个来源,并关注作家的心智和灵魂的涵养提高。这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 11. 柏格森的滑稽论
柏格森在《笑》中探讨了滑稽的各种形式,包括形式的滑稽、姿态和动作的滑稽、情景的滑稽、语言的滑稽和性格的滑稽。

### 12. 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包括反艺术、文化工业和音乐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强调艺术的批判和否定作用。

### 13.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进行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进行创造。他认为艺术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本质,艺术作品应该是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及应当有的事。

### 14.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古典学问的再生,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始,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尽管其影响最初局限于贵族,但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 参考资料
- 莱辛《汉堡剧评》
- 亚里士多德《诗学》
- 尼采《悲剧的诞生》
- 黑格尔《美学讲演录》
- 巴尔特《S/Z》

希望这些简述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资料,请随时提问。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答疑
温馨提示

      由于近期经常有同学反馈添加我们客服QQ没有反应,如果您在添加我们QQ客服一直没有通过,或者发送的信息一直没有回复,有可能是QQ消息通知吞吐或延迟,建议添加我们的客服微信进行联系。

1. 已购买2025年4月备考资料包(含押题)的同学,注册账号后可联系我们开通作文批改、在线练习和有问必答系统免费使用权限。

2. 网站内含有其他科目学习资料,是需要另付购买的哈!

3、资料是一次购买,永久免费更新的(考前冲刺资料除外)。

4、如何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唯一联系方式如下,建议添加我们客服微信,QQ经常有收不到消息与通知的情况。

微信号:13515663803 QQ号:257723398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