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6|回复: 1

自考《语言学概论》(高频考点汇总超详细)

[复制链接]
<
admin 发表于 2024-8-6 09: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节知识汇总

(一)选择题

1.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1)内容更多。比如谈情说爱,演讲,吵架等;

2)用处更大。比如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比如创造各种各样的句子。

2. 目前世界上有 5000 多种语言。

3. 语言的谱系分类:又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指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

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例如:“英语”和“德语”都属于一个语系(印欧语系)。

4. 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荷兰语、卢森堡语、佛莱芒语、德语、丹麦语、瑞典

语、挪威语、冰岛语等。

5. 七大语系

(1) 印欧语系(印地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

(2) 汉藏语系 (汉语、藏语)

(3) 阿尔泰语系 (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

(4) 闪含语系;

(5) 达罗毗荼语系 ;

(6) 高加索语系;

(7) 乌拉尔语系

6. 形态语包括屈折语(英语德语俄语)和黏着语(日语韩语维吾尔语);

7. 孤立语的代表语言是汉语;

8. 言语:说话,包括言语作品(说的内容)+言语活动(张嘴的动作)

9. 语言:说话工具,抽象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比如“普通话”。

10. 符号:人类约定俗成的意义,比如红绿灯。但是,人家的炊烟、月晕而

风、打狗棍等自然现象不是符号。

11. 可变性的根本原因是任意性。

12. “线性”和“离散性”是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

13. 层次: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就像断句子一样,例如“((我+妹妹)+

(爱+(打+乒乓球)))“。

14. 层级: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例如“句子”“词组”“词”“语

素”四个层次;例如语言的大层级包括“语法”“语用”“语汇”语音“多个层

级模块。

15. 学科研究方向分类

(1)本体研究:对语法、语汇、语义等的研究

(2)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3)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把理论放到实际运用中。

16. 语言与哲学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正名

篇》)《荀子》

(2)“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

17. 语言研究——英国琼斯在 19 世纪提出历史主义,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诞

生。

(1)索绪尓:《普通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语言学”,例如“能指”“所指”。

(2)布隆菲尔德:北美结构主义学家;

(3)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言学)。

18. 计算机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处理”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政

治、国防、科技和文化的头等大事。

1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0.语言的本体研究: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包括语音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

学和语法学。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

21.语言的心理研究: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2.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把理论放到实际运用中。

23.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24.中国古代的“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25.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在 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代表人

物英国的威廉-琼斯。

26.瑞士的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著名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作品

《普通语言学教程》。

27.美国布龙菲尔德是 20 世纪北美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先导人物之一,提出直

接成分分析法。

28.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代表作《句法结构》《句法理论要略》,提出

了“普遍语法”概念。————“承接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二)主观题

1.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13/15 简答]

1)语言和民族有密切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语言是民族

的重要标志;

2)但是,语言也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民族使

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到处客观存在。

2.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汉语[1810 名词解释/可选择]

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各种结构意义主要由词序和虚词等手段来体现

3.形态语(综合性语言)[1510 名词解释/可选择]

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主要有屈折语、黏着语。

4.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简答题]

1.语言是更重要的,至少是决定言语(动作和作品)的;

2.言语(动作和作品)是更现实的,至少是比语言更容易直接观察到的;

3.语言是通过言语来探究,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

5.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名词/简答]

(1)口语:用嘴巴说出来的话。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

(2)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研究语言应首先研

究口语。

(3)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形式,少数语言有书面形式。

(4)口语和书面语多数情况下基本一致。

6.能指和所指[名词/简答/选择]

(1) 能指:声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口诀:能生)

(2) 所指:意义,由特定声音表达的意义。(口诀:所以)

例如:“shítou”声音,指“石头”这一事物意义的成分,就是能指;“石头”:

坚硬的物质(意义),是声音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所指。

7.任意性和约定性[名词/简答/选择]

(1) 任意性: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符号

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

(2) 约定: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8.不变和可变[名词/简答/选择]

(1) 不变:语言符号对应关系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变了,至少在一

定时间和一定范围里还是固定的。比如:水的意思几千年没变。

(2) 可变:语言符号本身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

缓慢变化。如:客家话从北向南迁移,语音发生变化。

9.线性和离散性[名词/简答/选择]

(1) 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

子排列;

(2) 离散性: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通过排列

组合可以产生无限多的句子。

10.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名词/简答/选择]

(1) 组合:语言符号之间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不同作用的符号,即哪个成

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例如“我推开窗户”中“我”必须在句子前面。

(2) 聚合: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

联想关系。例如“我推开窗户”的“我”可替换成一类词“他”“学生”等。

11.索绪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内容简称:

①语言 VS 言语;

②符号系统:能指 VS 所指

③共时 VS 历时;

④内部 VS 外部。

第二章知识汇总

(一)选择题

1. 语音是“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

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人类语言的物质载体。

2. 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声波的频率。汉语声调即由音高决定。

3. 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4.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声音存在的时间。

5. 音质:也叫音色,即声音的本质和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

本特征。(最重要的特性)。(元音是乐音)。

6. 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肺——动力源;声带——发音体;声腔—

—共鸣器(口鼻咽喉)。

7. 主动发音器官:嘴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等;

8. 被动发音器官:牙齿、齿龈、硬腭等;

9.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0.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12. 普通话常见元音(韵母):a、o、e、i、u、ü

13. 辅音:除了元音以外的音素,如 b、p、m、f……

元音

语音特征

a[A](央) 低 (-)圆唇

o[o](后) 半高 (+)圆唇

e[Ɣ](后) 半高 (-)圆唇

i(前) 高 (-)圆唇

u(后) 高 (+)圆唇

ü[y](前) 高 (+)圆唇

14. 辅音(22 个):关键是阻碍(形成阻碍保持阻碍克服阻碍)

注意:此辅音表格为考试必背内容,请认真复习。

18. 声母:21 个,辅音-ng [ŋ](只能做韵母的韵尾)。

19. 韵母:38 个,包括韵母表上的 35 个韵母和未列入其中的 2 个舌尖元音和

1 个卷舌元音。

20. 声调:四个。阴平(55 调值)阳平(35 调值)上声(214)去声(51)。

21. 声母:“sh” ū音节开头的辅音 。22 个辅音-ng=21 个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

22. 零声母:-ū 韵母前面的空位,作用也相当于一个声母,这个空位可以

叫做”零声母“。例如:安(ān)、衣(yī-ī)、弯(wān-uān)

23. 韵腹:a/o/e,韵母的主干,即主要元音,发音响亮而清晰(标音调的字

母);

24. 韵头:只有 i u ü[y]三个高元音;

25. 韵尾:i,n,ng;————以上为复习精讲 2 内容。

26.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

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7. 归纳音位三原则:对立原则、互补关系原则和语音近似原则(多选)

28. 语流音变包括三个方面:儿化,变音和变调。

29. 儿化:普通话中特殊的语流音变现象,发音时在韵母末尾加上一个卷舌的

动作,一般在书面就写成“儿”。

30. 变音:一个音节受到语流中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其内部音素发生某种变化,

这就是“变音”,包括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31.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

近。

例如:电报[tianpαu]——[tiampαu] 面包[mian bao] [miæmp α u]

32. 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

不相近。例如:慢慢儿:man+mar=maimar

33. 弱化: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如:轻声。清辅音弱化为浊辅音 s -z,比

如 pigs[z]。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

34. 韵律节奏

1)停延:说话时语流中的停顿和延续。有三种停顿方式:气息停顿、语法停

顿、强调停顿。

2)轻重:说话时语流中彼此相连的各个音节的轻重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的听

上去重一些,有的听上去轻一些。

3)升降(语调)低调:如:她们是好朋友

高调:如:今天你来听课了吗?

(二)主观题

1. 从生理属性看,造成声音不同的条件:

1).发音体不同;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3).共鸣器形状不同。(音质差别的根本原因)

2.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语音和意义之间关系的社会约定俗成性上。

2).语音的系统性上。

3. 直音法——东汉以前的注音方式

1)譬况法:“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2)读若法:“哙,读若快”

3)直音法:“岁聿其莫,莫,音暮”

4)纽四声法:“贯,关去”

5.反切法——东汉后的注音方式

方式: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例子:毛,莫袍切;东,德红切;田,徒年切

6.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可以自然感知的最小单位,也是语音分

析的最基本单位。如:suān(酸)nǎi(奶)

7.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如:s、u、a、n、n、ai(ang 是两个音素

——a 和 ng)。

8.元音区别于辅音的特点:

1)发元音时气流可以畅通无阻,如 i;

2)发辅音时声腔会在某个部位形成阻碍,气流要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如

t、p。

9. 不同辅音的音质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1).形成阻碍的部位不同,即发音部位不同。

2).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法不同,即发音方法不同。(除阻方式、声带是否振动

以及气流活动)

元辅音分析:

元音:V(aoeiu-) 辅音:C(bpmf…)

V、C-V、V-C、C-V-C

例如:a la ang lang

10. 归纳音位的原则

1). 对立原则:具有对立关系的音素就要归为不同的音位

2). 互补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

3). 语音近似原则:有互补关系且语音近似的音素,归入同一个音位。

11.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如:头 头儿

2).区别词性。如:捆 捆儿

3).表细小轻松及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老妹儿 哥们儿 脸蛋儿

12. (变音)弱化: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如:

1)轻声,妈妈(第二个 ma)。

2)清辅音弱化为浊辅音 s -z,比如 pigs[z]。

3)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建议复习完什么是塞音擦音塞擦音再看课件上的

选择题)。

11.(变音)脱落:

语流中有的音可能消失。

例如:豆腐[tou][fu]——[touv]

12.上声(3 声)变调:

1)3 声(214)+3 声(214),会变成 2 声(35)+3 声(214),即两个三

声组合成一个词后第一个字会变成二声,比如你好-ni(35)hao(214).

2)3 声(214)+1/2/4 声,会变成 3 声(21)+1/2/4 声,即如果一个三声

加一个一二四(任意)声组成一个词,三声的调值(214)会变成(21),比如

你来-ni(21)lai(35)。

13. 一、不变调:

(一)一:

单念:【55】一声

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声变四声【51】,如:一年

在去声前:一声变二声【35】如:一万

(二)不:

在去声前:【35】如:不要、不去

第三章知识汇总

(一)选择题

1.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如:打,山,微笑。例

如:她打了洋洋老师。例如:山很美。例如:我学会了微笑。

2. 语:即熟语、固定短语、惯用语或歇后语。如:乱七八糟(经常说的)七

嘴八舌(固定短语)穿小鞋(惯用语)小葱拌豆腐(歇后语)。

3. 语汇是一种语言中的词语的总和,分为“词”和“语”两大类。比如:词

(打 美 微笑)语(七嘴八舌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4. 语汇的任意性:人们创造的词语发什么音和表示什么义都是随意的,词语

的名字和东西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

5. 语汇的理据性:许多的词语音译之间有一定的道理。例如:同源词英文

teach-teacher。

6. 语汇的普遍性:普遍性,例中国的“爱”,美国的“love”,韩国的“擦拉

黑哟”;

7. 语汇的民族性:例如中国的“吃+食物/惊讶/土”,美国的“eat+食物

food”

8. 语汇的活跃性:随着生活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会出现和消失一些词语。

9. 语汇的稳定性:社会约定俗成(认为规定)(大家就用妻子-老婆,国家-

国)和语汇系统(uncle:一直都是表示伯伯叔叔)的严格制约。

10.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比如:山庄是词

=山+庄 2 个语素语素,最小+有意义。再比如“买”-“买的”(实际意

义和语法意义),一般是一个音节和一个汉字。如:山 shan55。有声音有

意义。

11. 语素的类型:1).成词语素:一个语素可以和另一个语素组合成词,比如

“书”-“书包”“图书” 。2).不成词语素:只是一个语素,不能单独

在句子里使用。如:-子、-儿、-民-。

12. 语素的类型:1).自由语素:既可以在句子里使用,又可和其他语素成新

词,如:书(书包)灯(台灯)。2).不自由(黏着)语素:不能在句子里

单独使用词/单独成词,或者只能作虚词(也,又)。

13. 语语素的类型:1).定位语素:在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位置固定,前置/后

置。如:-子,-头 2).不定位语素:在词结构或词组结构中位置不固

定。如:民(人民,民众)

14. 语素的类型:1).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

义。如:书

15. 2).虚义语素: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如:-的

16. 单纯词:单个语素直接形成词。例如:打 水 看 喝 玩 你

17. 合成词:两个或多个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词。例如:地震 黑板 鲜红 计

算机

18. 词根语素:主要部分,表示一定的意义,比如民众,书包。

19. 词缀语素:前缀和后缀,比如老板,孩子,木头。

20. 并列式复合词:攻击、动静、姐姐、come-and-go

21. 偏正式复合词:如 boyfriend、黑板、象牙、高级

22. 陈述式复合词:雪崩、心疼、headache、homemade

23. 支配式复合词:如开幕、破产、悦耳、动人(动词+名词)

24. 补充式复合词:如揭穿、推广、降低。(动词+副词)

25. 根据音节数量,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26. 根据语素数量,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27. 根据词的地位,词分为基本词和非基本词(一般词);

28. 基本词:很早以前产生,一直沿用,是众多词中的基础和核心;

29. 非基本词:根据词的来源不同分为古语词,新造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30. 根据词的用途特点分为两方面:1)使用频率:常用词 3000 和非常用词

2)使用范围:通用词和非通用词(科技术语和行业语);

31. 根据声音和外形的特点:同音词,同形词和同音同形词;

32. 语分为专有名词,惯用语,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减缩词语;

(二)主观题

1、单纯词的成词形式:

1).直接成词: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

如:好 good

2).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如:a name -to name 清楚 端正

3).变形成词:逆序成词+简缩成词

如:laboratory——lab/beggar-to beg

2、合成词的成词形式:

(1)复合构词: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eg: 象牙、道路、动人、black-board(黑板)

(2)附加构词: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eg: 第三、桌子

(3)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构成新词

(名词性重叠词:妈妈、奶奶、哥哥、星星)

(副词性重叠词:刚刚、仅仅)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 语法:组词造句的规则;

2. 语法规则:本质上是本民族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3. 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抽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定性;

4. 语法和语音:字词发音、音节轻重、停顿、句调等。

5. 如:想起/来了——记起某件事;想/起来了——打算起床。

6. 我们/两个人一组;我们两个人/一组(停顿)

7. 语法和语汇 :词语的意义不同。

8. 如:长 2 米(长度是 2 米);长 2 米(长出来 2 米);

a) 打扰你,我很过意不去;他跟我过意不去。

9. 语法和修辞:词语选用、修辞运用、句式调整等。

10. 如:多美啊,黄山!(句式)

11. 花儿绽开了笑脸(修辞)

12. 语法和语境:词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3. 如:一张北京(特定语境)

14. 语法和逻辑: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

15. 如:风把门吹开了(√);门把风吹开了(×)

16. 历时语法研究: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和动态地研究语法

17. 共时语法研究: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

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18. 教学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人,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

点,如中学教学中长期使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19. 信息语法研究:结果服务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

规则体系,方便计算机处理信息。

20. 普遍语法研究: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比如:一个句子里要有那

些成分。

21. 个别语法研究: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比如: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22. 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比如词类,构

词,形态,人称等;

23. 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比如语序,虚词,结

构等。

24. 组合规则

25. 例如:我 喜欢 北京的冬天(按照顺序,从词到句)

26. 聚合规则

27. 我 喜欢 北京的冬天

28. 峰峰

29. 老师(可替换的一类)

30. 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句法规则,比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31. 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语法和词汇,意义,声音之间的统一,比如我爱

你。

32.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例如:信 片

33. 语素组:多个语素组成的有意义的未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如:【明信】

34.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如:明信片

35. 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36.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

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句号、问号)的语言单

位。

37. 句组: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

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38. 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手段

39. 例如:boy ---- the boy

40. 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语法范畴

i.

例如:表示后面的名词是有定的或特指的

41. 词法:通过词的变化(词形变化,轻重音,重叠)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

式,比如英语-变时态,比如俄语-变性数,比如汉语妮妮-喜爱。

42. 句法:通过结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句调等。

43. 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

选择是讲词的类别,语序是讲词的顺序。如 :天气好(主谓) 好天

气(偏正)

44. 句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

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如:他去 他去?

45. 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

别,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46. 词法范畴: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

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47. 句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

可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

48. 类别范畴: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语法意义。如:名词类表示人或物-

动词+名词 表示支配和被支配

49. 关系范畴: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如:学生家长

——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再比如:英语中的“of”“s”。

50. 共同词类和特殊词类: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都有一些特殊的

词类。如:共同:名词、动词、形容词,特殊:汉语的量词,只,匹。英

语的冠词。

51. 词的大类和小类:

大类:实词、虚词

小类:实词中包括体词【名词】和谓词【动词、形容词等】

52. 典型词类和跨类词类: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

词则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如:典型——桌子 跨类——学习、

批评。

53. 主谓词组:如:他很聪明 火车开了

54. 动宾词组:如:修理 汽车 吃 面条

55. 偏正词组:如:好好学习 马上出发。

如:优秀教师 学术会议。

56. .动补词组:如:洗干净了、摆得整整齐齐、跑得快

57. 联合词组:如:坚定而沉着 策划并组织。

58. 介词词组:如“在桌子上”;

59. 数量词组:“一个、两个”;

60. “的”字词组:即“×+的”构成的词组,如“吃的”。

61.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如“微型汽车”是个定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名词。

62. 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如“慢慢走”是个状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动词,就是谓词性词组。

63.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如:微型汽车 高级教师

64.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如 :吃的 看的

65. 层次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

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

66. 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1).“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

2).“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

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67. “我吃饭”--完全主谓句(主谓全)

68. “有点不舒服” --非完全主谓句(省略主语,能够补充主语)

69. “ 打雷了”--非主谓句(不需要不出主语)

70.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 如:今天星期一

71.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 如:同学们能听到吗?

72. 祈使句:表达一种意志(请求、命令、商量等)如:请把作业做一下

73. 感叹句:抒发感情 如:这个电影真是太好看了!

74. 会话:“会话”与“篇章”的区别在于篇章只是一个人单独的一段话,会话

是两个以上的人共同说一段话。

(二)主观题

1.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②一种形式对应多种意义。

③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2. 词形变化: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如:books

2).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如:foot—feet

3).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go— went

4).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如:book

3. 词的轻重音: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意义的形式。

比如:

im'port(动词)

'import(名词)

东西(前重后轻)

东西(前后都重)

4.词的重叠:词的重叠是通过词中的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

形式。比如:

1).表复数或“逐个” 。如“人/人人”“个/个个”等。

2).表短时和尝试。如汉语中的“想/想想”“体验/体验体验”等。

3).表程度增加。如“雪白雪白”等。

5.虚词: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

1).辅助词:指多多少少与另一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说只要有

别的词就同时出现的词 。

如:英语中的 have the a,汉语中“的”。

2).功能词:指不由别的词决定而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一种词。

如:介词、连词和语气词。“吗、呀、吧、呢”

6.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

法意义的形式。

语言中各种结构都是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

如:“水、苹果、书”等能做主谓结构的主语

洗衣服、洗干净

7.“体词属性范畴”: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1).性:俄语、德语中名词有阴性、中性、阳性之分。

2).数:英语中的单复数。book-books

3).格:代词的主格、宾格,he— him—his

4).有定和无定:the book. a book

8.“谓词属性范畴”: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1).时:时态-一般可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He works. He woked. He will work.

2).体:体态-一般有进行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3).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例如:狼把羊咬死了、羊被狼咬死了

4).人称:动词与主语名词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如英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例

如:The boy plays the ball.

9. 词类的划分标准:

(1)形态标准

(2)意义标准

(3)分布标准

10.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1).“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

2).“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

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11.会话特点:

会话的基本单位不同,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

会话的衔接形式不同,会话的衔接形式叫做”话轮转换“。

会话的调节手段不同。

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 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

2. 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3. 言內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4. 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在特定环境下表达出来的意义。

5. 理性意义:词本身的意思。

6. 非理性意义:带有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

上,是语义的连带要素。

7. 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意思)

如:凉:①温度低。②比喻灰心或失望。(例句:心都凉了)

8. 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

如:帽子: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避日光等戒作装饰的用品。

②比喻罪名戒坏名义。(例句:不要乱给别人扣帽子)

9. 义素:由义项分解出来的词义的区别特征。不与语音形式相关联。

比如:母亲的义项是“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

10. 义素:+女性+有子女+长辈

11. 单义词和多义词

a)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例如:狗、羊

b) 多义词:包含互相联系的几个义项。例如:宽

i.

.本义:最初的那个意义,这个意义要有文献的证明。

ii.

.基本义: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

12.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分为:

1).等义词/绝对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比如:埋汰=肮脏

2).近义词/相对同义词:意义不完全相同但具有同义关系的词。

13. 反义词: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以理性意义为基础】分类:

1) .绝对反义词:具有矛盾关系的词,比如:“正和反”;

2) .相对反义词:具有反对关系的词,比如:“黑”和“白”。

14. 语义场:由一组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构成的集合。范围大的词叫上

位词,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15. 我国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 《永乐大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百科

辞典。《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属于语文词典,《辞源》属于语文词典。

16. 语文词典是收集解释语言词语的词典,这类词典用于说明词语的读音、书

写形式、意义、用法等,比如《现代汉语词典》、《英汉词典》。

17. 有的词典重点在于作工时的描写性解释,即详细说明词语现在最经常的意

义与用法,如《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杜登图解英语词典》

等,它们也可以叫做描写词典。

18. 句子的语言意义分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

19. 句子的语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部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

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句子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时形成的结构关系

(1)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2)语义关系意义: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

例如:吃苹果(动作和支配) 吃苹果(动作+受事)

21. 句子的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

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可以通过语调、虚

词和语气副词等形式表达。

例如:老张走了吗?(疑问) 老张走了呀!(感叹)


我用网盘分享了「语言学概论 知识点汇总+真题.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

链接:https://pan.quark.cn/s/e9384249efb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
admin楼主 发表于 2024-8-6 09: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第一章节知识汇总

#### 一、选择题

1.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 内容更多。如谈情说爱,演讲,吵架等。
    - 用处更大。如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
    - 能够创造。例如,创造各种各样的句子。

2. **目前世界上有 5000 多种语言。**

3. **语言的谱系分类:** 又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指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例如:“英语”和“德语”都属于一个语系(印欧语系)。

4. **日耳曼语族:** 包括英语、荷兰语、卢森堡语、佛莱芒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等。

5. **七大语系:**
    - 印欧语系(印地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
    - 汉藏语系 (汉语、藏语)
    - 阿尔泰语系 (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
    - 闪含语系;
    - 达罗毗荼语系;
    - 高加索语系;
    - 乌拉尔语系。

6. **形态语:** 包括屈折语(英语德语俄语)和黏着语(日语韩语维吾尔语)。

7. **孤立语的代表:** 是汉语。

8. **言语:** 包括言语作品(说的内容)和言语活动(张嘴的动作)。

9. **语言:** 是说话工具,抽象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比如“普通话”。

10. **符号:** 人类约定俗成的意义,比如红绿灯。但自然现象如炊烟、月晕而风、打狗棍等不是符号。

11. **可变性的根本原因:** 是任意性。

12. **“线性”和“离散性”:** 是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

13. **层次:** 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例如断句子。

14. **层级:** 一个小单位内部成分的排列组合,例如词、句子的层次。

15. **学科研究方向分类:**
    - 本体研究:对语法、语汇、语义等的研究。
    - 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 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把理论放到实际运用中。

16. **语言与哲学:**
    -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正名篇》《荀子》
    - “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

17. **语言研究:** 英国琼斯在19世纪提出了历史主义,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语言学”,例如“能指”“所指”。
    - 布隆菲尔德:北美结构主义学家。
    -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言学)。

18. **计算机和信息化:** 使得“信息处理”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政治、国防、科技和文化的重点。

1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0. **语言的本体研究:** 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包括语音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和语法学。

21. **语言的心理研究:** 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2. **语言的应用研究:** 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把理论放到实际运用中。

23. **荀子《正名篇》:**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24. **中国古代的小学:** 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

25. **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 出现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琼斯。

26. **瑞士的索绪尔:**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著名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作品《普通语言学教程》。

27. **美国布龙菲尔德:** 20世纪北美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先导人物之一,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

28.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代表作《句法结构》《句法理论要略》,提出了“普遍语法”概念。

---

#### 二、主观题

1. **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
    - 语言和民族有密切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 但是,语言也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客观存在。

2.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 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各种结构意义主要由词序和虚词等手段来体现。

3.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 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主要有屈折语、黏着语。

4.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 语言是更重要的,至少是决定言语(动作和作品)的;
    - 言语(动作和作品)是更现实的,比语言更容易直接观察到;
    - 语言是通过言语来探究的,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

5.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 口语:用嘴巴说出来的话。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话。
    - 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研究语言应首先研究口语。
    -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形式,少数语言有书面形式。
    - 口语和书面语多数情况下基本一致。

6. **能指和所指:**
    - 能指:声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
    - 所指:意义,由特定声音表达的意义。
    - 例如:“shítou”声音,指“石头”这一事物意义的成分,就是能指;“石头”:坚硬的物质(意义),是声音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所指。

7. **任意性和约定性:**
    - 任意性: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
    - 约定: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

8. **不变和可变:**
    - 不变:语言符号对应关系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变了,至少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里还是固定的。例如:水的意思几千年没变。
    - 可变:语言符号本身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缓慢变化。例如:客家话从北向南迁移,语音发生变化。

9. **线性和离散性:**
    - 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
    - 离散性: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通过排列组合可以产生无限多的句子。

10.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组合:语言符号之间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不同作用的符号,例如“我推开窗户”中“我”必须在句子前面;
    - 聚合: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如“我推开窗户”的“我”可替换成“他”“学生”等。

11.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内容:**
    - 语言 VS 言语;
    - 符号系统:能指 VS 所指;
    - 共时 VS 历时;
    - 内部 VS 外部。

### 第二章知识汇总

#### 一、选择题

1. **语音:** 是“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人类语言的物质载体。

2. **音高:** 声音的高低,决定声波的频率,汉语声调即由音高决定。

3. **音强:** 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4. **音长:** 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声音存在的时间。

5. **音质:** 也叫音色,即声音的本质和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最重要的特性)。元音是乐音。

6. **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
    - 肺——动力源;
    - 声带——发音体;
    - 声腔——共鸣器(口鼻咽喉)。

7. **主动发音器官:** 嘴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等;

8. **被动发音器官:** 牙齿、齿龈、硬腭等;

9. **社会属性:**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0. **音节:** 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 **音标:**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

12. **普通话常见元音(韵母):** a、o、e、i、u、ü。

13. **辅音:** 除了元音以外的音素,例如 b、p、m、f 等。

14. **辅音(22 个):** 关键是形成阻碍保持阻碍克服阻碍。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答疑
温馨提示

      由于近期经常有同学反馈添加我们客服QQ没有反应,如果您在添加我们QQ客服一直没有通过,或者发送的信息一直没有回复,有可能是QQ消息通知吞吐或延迟,建议添加我们的客服微信进行联系。

1. 已购买2025年4月备考资料包(含押题)的同学,注册账号后可联系我们开通作文批改、在线练习和有问必答系统免费使用权限。

2. 网站内含有其他科目学习资料,是需要另付购买的哈!

3、资料是一次购买,永久免费更新的(考前冲刺资料除外)。

4、如何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唯一联系方式如下,建议添加我们客服微信,QQ经常有收不到消息与通知的情况。

微信号:13515663803 QQ号:257723398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