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大的特点。
所谓教考分离,意思是,考试出卷并不是讲课的老师出的,出卷人也是根据考试大纲出卷。 讲师教的内容,和考试考的内容,并不一定直接相关,押题不准、预判失误的情况时有出现。 讲师备课的过程,其实和学生自学的过程类似,根据考试大纲、教材、历年真题,提取出知识重点和高频考点。 面对一门新开考的科目,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心里没底的。 我自学,也就是用这三个材料:考试大纲、教材、历年真题。 考试大纲,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宝典。 其实课件、讲义、习题、所有的二手材料、不知道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押题材料,从单纯应试角度来说,不仅没用,而且浪费时间。 从2022年10月开始,到2025年4月为止,我的自考成绩单上总共有35门有效成绩。广东省自考每年开考三次,1月、4月、10月,每次可以报考4门科目。为了尽快搞定,我基本上是,逢开考,必报考,每次都报满4门。 第一次参加自考,《11751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考了57分,估计是阅卷人想捞也没地方可捞,遂引以为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学会。然后2023年1月再考,考了75分,相当满意了。 考来考去,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考分离,对于(自学能力强的)考生来说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讲师来说,未必是好事。 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成人学员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某种程度上,教学配合度也并不高。对讲师本人来说,教学效能感,也要打个问号。 但是好处在于,工作之后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成年人,也并不是很多,能坐到课堂上来的学员,本身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筛选,留下的都是愿意学的学生,学习动机强,主动性高,教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教成人学员的讲师,应该追求上座率,还是通过率?
上座率高,说明讲师讲得好,能把学生留住。但是,上座率不高,也未必是因为讲师讲得不好。学生不来上课的原因有很多,作为讲师,课题分离是必修课。
至于通过率,由于自学考试“教考分离”的特点,教学效果无法直接测量和评估。校方收集学生的考试分数,统计通过率,要么就是受访者根本不回复,即使恢复了,受访者(学生)也未必会提供真实的数据。
所以说“教考分离”造成了黑箱效应,讲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直接的,不明显的。一门课,我讲了,我也不知道我讲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这和基础教育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今天上课新授,马上布置作业,明天让学生交上来,哪里会了哪里不会,一目了然。
归根到底,自学考试,还是重在自学。不管是真人老师讲课的助学班也好,B站大学上找到的网课老师也好,教学,或者说讲课,只是在传递知识,也只是获取知识的其中一个手段罢了。
|